花蓮太魯閣地區的燕子口堰塞湖情勢備受關注,花蓮縣長徐榛蔚今(20)日一早再度前往視察,了解最新應變作為。根據林保署截至上午8時的監測資料,堰塞湖蓄水量約175萬噸,水位距離滿水位的壩頂約4.8公尺,目前因隧道溢流及壩體滲流,水位處於動態平衡,暫無立即潰壩的危害。
儘管水位穩定,但現場地形陡峭、邊坡不穩,仍對下游構成風險。林保署說明,工程團隊正持續克服落石頻繁的惡劣環境,透過刷坡作業讓怪手逐步靠近,目前距離壩頂僅剩約10公尺。一旦抵達,將採取降挖方式破壞壩體,引導湖水自然溢流,以根本解除危機。徐榛蔚在現場對第一線人員在艱困環境中堅守崗位表達感謝,並強調施工安全必須列為首要考量。
花蓮縣政府說明,作為立霧溪的主管機關,已評估目前水量若潰決,洪水經過下游的景文橋時,水位預計上升約2公尺,仍在堤防約5公尺的高度範圍內。然而,由於周邊地質仍不穩定,為防止任何突發狀況,縣府將與公路局、林保署等單位保持密切聯繫,並持續在台八線等路段實施必要的警戒與交通管制。徐榛蔚也再次提醒,鄉親與遊客務必配合現場管制措施,共同確保安全。
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蓄水量已達175萬噸,花蓮縣長徐榛蔚今(20)日視察指出,雖暫無潰壩危機,但邊坡風險高。目前工程團隊已挺進至距壩頂10公尺處,將全力進行降挖作業,並持續實施交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