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在四月的訪談中提到,熊本一廠計畫在2030年達到60%的在地採購率,預估將為日本熊本地區帶來超過2280億台幣的經濟效益。然而,日本NHK的報導揭示,當地中小企業因技術能力不足及資訊不對等,難以進入台積電供應鏈,導致目前僅有貨運業者能從中受益。
台積電在熊本設廠的消息原本振奮人心,當地一家汽車零件工廠老闆更在廠區附近購地,計畫藉此進軍台積電的供應鏈。然而,企業反映在接洽過程中遭遇困難。一位業者表示:「相關資訊比預期中還少,也不知道該如何進行接洽。」這種資訊不對等現象,對希望合作的企業造成了阻礙。
此外,技術能力的差距更讓當地企業難以達到台積電的產品標準。一位半導體相關企業業主坦言:「要滿足TSMC的產品標準,必須達到世界級的高水準。」台積電的嚴格要求與全球領先的技術水平,使得日本中小企業望塵莫及。
熊本大學教授鈴木裕巳指出,半導體產業中的關鍵產品,無法單純因地制宜地使用當地原料,而需依賴完整的供應鏈體系。這使得台積電在熊本的原物料採購,依然優先選擇台灣供應商,以確保產品品質。
儘管大多數企業無法直接受益於台積電,貨運業者卻因無需高技術門檻而脫穎而出。一家與台積電合作的貨運公司透露,台積電對配送速度有極高要求,常需在訂單後的兩小時內完成運送。這使得貨運業成為熊本當地少數的受益產業。
台積電熊本廠的進駐,原本預估會帶來超過2280億台幣的經濟效益。然而,當地企業面臨技術與資訊的雙重困境,短期內似乎難以全面實現這一商機。如何縮小技術差距,並增加與台積電的合作機會,將是當地產業未來亟需解決的課題。
下載 UniLife 看最即時、完整的內容,和鄰居一起聊聊!
前往 UniLif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