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桃園市長張善政於今(23)日主持市府道路交通安全會報,針對預計在2026年10月啟用的「平鎮臨時站」,正式拍板交通動線規劃。為因應未來龐大通勤人流,市府在多方考量下,決定採取維持雙向通行並增設接送區的方案,同時將加速推動智慧停車建設,目標於2025年底前達成全市1萬格智慧停車位,全面提升市民的交通便利性與安全。
為應對平鎮臨時站啟用後的交通挑戰,交通部鐵道局提出了「單行道」與「維持雙向」兩種方案。會議最終採納後者,決議維持新富三街的雙向通行,並增設車輛接送區。此方案雖需將臺鐵停車場退縮4.5公尺、犧牲12格機車位,但能有效兼顧旅客與周邊居民的動線需求,避免單行道可能造成的繞行與壅塞。副市長王明鉅提醒,此方案雖能降低對社區的衝擊,但站前道路僅3.5米寬,若有車輛違規臨停,恐造成交通癱瘓,因此後續的執法與動線管理至關重要。市長張善政也指示交通局與鐵道局,研議將計程車排班區納入臺鐵停車場內,以釋出更多站前空間。
除了新車站的規劃,會議也聚焦桃園市的停車管理政策。市府自2020年起推動的「機車路邊停車前30分鐘免費」政策廣受好評,有效提升了車位周轉率。為此,市府將持續擴大智慧化管理,預計在今年底前將智慧停車格從現有的2,380格大幅擴增至1萬格。針對外送熱點,也設計了前30分鐘免費、之後每30分鐘收費5元的機制,減少車輛違停占用。此外,市府也已推動208格「共用臨停區」,滿足貨車、公車及計程車的臨時停車需求,讓停車管理更具彈性與效率。
在硬體建設方面,桃園市正透過前瞻計畫推動19座立體停車場,目前已完工14案,增加了約6,000個汽車位。剩餘的工程預計將於2027至2028年間陸續啟用,屆時將再提供超過1,700個汽車位與1,600個機車位。交通局表示,未來將持續尋覓合適的路外空間,並逐步導入車牌辨識、充電樁等智慧設備,目標是逐步減少路邊停車格,將道路空間還給行人與車流,打造更友善的用路環境。





為因應平鎮臨時站明年啟用,桃園市政府23日拍板交通方案,將維持雙向通行並增設接送區。同時,全市將加速推動智慧停車,力拼年底前達成1萬格智慧車位目標,提升交通便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