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桃園市政府積極強化社會安全網,市長張善政今(9日)在市政會議上宣布,將透過跨局處的大數據整合,建立一套領先全國的「預警機制」,主動找出潛在的脆弱家庭並及早介入,從被動等待求助,轉為主動提供支援,目標是打造一個更緊密、零死角的社會防護網絡。
「資料整合是社會安全網的基礎工程,」桃園市長張善政指出,市府團隊已成功突破各單位間的「資料孤島」限制,整合了民政、社政、警政等多方數據庫。副市長蘇俊賓補充,桃園在風險辨識與預警機制方面已超越中央和其他縣市,重點在於前端的「風險辨識」,而非等到問題發生後才進行末端處理。副秘書長金志聿也表示,大數據應用讓高風險族群的輪廓更為清晰,成為推動預防性社會政策的重要依據。這項創新也讓桃園市警察局的「青春啟航-少年資源整合通報系統」榮獲首爾智慧城市獎、亞太永續行動獎等國際肯定,展現了跨局處合作的強大能量。
社會局長陳寶民說明,脆弱家庭服務極其複雜,需要各單位通力合作。目前桃園市13個行政區已設置15處家庭服務中心,密度為全國最高,並在2024年度中央社會安全網考核中,於脆弱家庭服務相關指標榮獲全國第一。警察局長廖恆裕也強調,國際獎項的榮譽歸功於警察局、社會局、教育局等8個單位的共同努力。此外,市府各局處也分進合擊,如教育局強化校園輔導體系、環保局推動《住宅囤積行為處理自治條例》解決衍生的社會問題,從各個面向為困境家庭提供最即時的支援。
除了家庭支持,市府也特別關注青少年的發展困境。副市長王明鉅坦言,部分青少年因家庭或個人因素,難以回歸主流教育體系,容易累積風險。為此,教育、社會、警政及勞動等部門正共同研擬彈性支持方案,結合就學輔導與就業服務,幫助這些青少年重新與社會連結,找到穩定的發展道路,預防他們走向邊緣,從根本強化社會安全網的韌性。








桃園市政府整合多局處資料,建立全國領先的脆弱家庭「預警機制」。市長張善政指出,此舉旨在透過大數據分析,在危機發生前主動識別高風險家庭並介入協助,打造更緊密的社會安全網,避免憾事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