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桃園市長張善政今(24)日前往臺北市,出席「WE CAN再造兆元產業科技人文論壇」,並以「臺灣前進AI深水區的創新契機」為題發表演說。他強調,台灣在全球AI浪潮下不應與他國硬拚算力,而應發揮既有的工程與產業韌性優勢,聚焦在智慧城市、智慧醫療等「AI應用」層面,而桃園市的經驗正是最佳證明。
張善政指出,桃園市府自他上任以來便積極推動智慧城市與產業轉型,要求各局處提出具體的AI應用計畫。近兩年來,桃園已累積超過40項國內外智慧城市相關獎項,成果斐然。他舉例,市府透過AI影像比對技術,能有效偵測改裝排氣管噪音車輛、協助警方迅速尋獲贓車,並監測工廠是否有異常排放,這些都是「AI應用」直接解決市民生活問題的成功案例。此外,桃園市府成立的「智慧產業學院」,已累計有上萬名企業員工參與培訓課程,為在地產業的數位轉型注入活水。
張善政將當前的AI發展比喻為「淺水區」,他認為台灣現階段應積極在此累積實戰經驗、建立創新文化。他特別提到,台灣擁有極具價值的健保資料庫,若能在確保隱私與合法性的前提下,導入AI進行分析,將對醫療創新產生巨大貢獻。他呼籲,中央與地方政府應攜手合作,共同推進資料開放與治理的相關法規。張善政總結,透過在「淺水區」穩紮穩打,台灣未來絕對有機會在AI的「深水區」中,憑藉卓越的智慧應用與創新實力,成為全球矚目的典範國家。
今日論壇亦有多位貴賓出席,包含前立法院院長王金平、立法委員葛如鈞、清華大學榮譽教授史欽泰、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宏達,以及法國在台協會主任 Franck Paris 等人,共同探討台灣的科技人文發展前景。


桃園市長張善政在科技論壇上分享台灣AI發展策略,強調應聚焦智慧城市、醫療等「應用」層面。他以桃園用AI抓改裝車為例,說明AI已在地方落地,並期許台灣能從「淺水區」邁向「深水區」,成為全球AI應用的標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