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門峰上村的「祭蜂」儀式可說是當地的一大宗教盛事。這項活動,已有數百年的歷史,為金門獨有且被列為無形文化資產。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會在峰上的天后宮舉行,吸引了不計其數的居民與信眾參加。儀式中,兩頂神轎呈現為「八」字形,模擬著蜂翼聳動,紅鴨蛋、紅粿和糖糕則由鄉老拋擲,象徵著帶來好運的民俗活動。
根據現任天后宮主任委員鄭榮璋及其父親鄭輪的介紹,「祭蜂」一詞正是來自於峰上村所傳的「蜂穴」。紅鴨蛋象徵好運,糖糕象徵財富,而紅粿餵食牲畜則能保佑六畜興旺。然而,近年來野蜂的稀少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,這可能與人類活動及全球氣候變遷有關。
縱然野蜂數量減少,「祭蜂」作為一項年度盛事,從未中斷。居民們相信,藉由這項儀式能夠祈求風調雨順和平安。活動從下午1點半的繞境出巡正式開始,隨後「祭蜂」將帶領著當地氛圍達到高潮,最後在「過布橋」與犒軍儀式中完美落幕。這種文化活動不僅僅是對神明的信仰,更是村落凝聚力的具體呈現,透過相互合作與無血緣的聯結,整年度的祈福活動刻劃出村落對於平安與繁榮的期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