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門的海岸線隨著潮汐變化展現獨特的美麗,而石蚵這項美味自古以來就在此地生根發展。然而,氣候變遷與從業人口老化,讓這個產業逐漸面臨挑戰,甚至被視為夕陽產業。
每年金寧鄉公所舉辦的石蚵文化季吸引眾多遊客參與,但今年卻面臨石蚵收成不佳的困境。尤其是古寧頭地區,登記參加販售的商家僅有七人,令民眾擔憂不已。古寧村長李開陣表示,這種低迷的參與度是從未見過的現象。
李開陣指出,如今石蚵產量銳減,昔日家家戶戶繁忙的擎蚵景象不再,多數蚵田已荒廢。水產試驗所所長李佳發認為,產量驟減的主因是海水溫升高,影響了牡蠣的生長與生態系統。
議員董森堡建議,中央與地方應合作長期觀察與研究,找出減產原因,並提出轉型策略。他還建議引入台灣社區團體或基金會認養蚵田,以多元經營及文化結合維護產業。
金寧鄉代表李俊龍則指蚵田維護已成高齡蚵農的重擔,呼籲引入外部人力協助。在氣候變遷及人為影響下,金門的石蚵產業面臨生態挑戰,需要找到轉型與永續的平衡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