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門是一座蘊藏豐富文化的島嶼,而菜粿則是這裡重要的傳統美食。走在金門大橋上,迎接著來自大陸的微風,仿佛把時光的腳步放慢。這裡,生活不僅是一段旅程,更是一種嚴肅的情感。
在青岐,有位已超過八十歲的阿嬤,她在烈女廟擺攤超過三十年,賣著家喻戶曉的菜粿。這些精緻的金元寶般的菜粿,外皮以地瓜粉製作,自然甘甜;內餡則包含肉末、芹菜、紅蘿蔔及豆皮等,讓人一嚐鄉愁與古老味道。
農曆閏年,俗稱「大條年」,是金門居民心中特別的年分。這多出的月份在當地被視作一種不安,於是家家戶戶會製作並拜菜粿,寄託對平安的渴望。十三顆菜粿象徵十三月,祈望風調雨順,全家安康。
這項傳統儀式不近為單一家庭所需,更是一個聚落的共同行動。而隨著時代變遷,許多金門青年正努力保存及創新這一文化,為傳統注入新的活力。
在金門,菜粿不僅僅是一道美食,更是生活的象徵。從製作到品嚐,它都蘊含著對生活的堅持與智慧。不論走多遠,菜粿帶來的不僅是滋味,更是一段連結過去與未來的文化承載。
這道美食不僅在當地人的記憶中佔有一席之地,也逐漸成為年輕一代的文化資產。從一顆菜粿,我們瞥見金門的一段歷史與生活智慧,這就是菜粿所蘊含的魅力所在。